查看原文
其他

《三悦有了新工作》:放下对死亡的“偏见”

大路 文娱一线 2022-12-18

跨过死亡的外壳,伤痛都可疗愈。


在殡仪馆工作是种什么样的体验?

正在B站播出的《三悦找到了新工作》就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

故事的主人公叫小美,啊不,三悦,舞美专业毕业,面试三家话剧院都没成功,被现实偏见打击的她再也不想工作,在家发烂发臭。亲妈实在看不下去,把她赶出了家。


冬日的冷风吹不清三悦的思绪,于是她爬上了天桥,想要一死了之。赶来的大姨眼看着三悦什么都听不进去,便把她“保送”进了殡仪馆——既然不想活,那就去真真正正地感受死亡。


三悦开始不乐意,但一听说去殡仪馆工作能让经营婚纱店的妈妈生气,便屁颠儿屁颠儿地走进了殡仪馆的大门,成为一名遗体化妆师。


一个毛躁的95后女孩,一家人员简单的殡仪馆,构成该剧一个观察世界的独特窗口,在生死交接处,将一个个普通人的生前身后事娓娓道来。

三悦在殡仪馆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吓到了,太平间里,一位面色煞白的男子突然睁开了眼,开口就是一句“好冷啊”,直接把三悦吓晕了过去。


别怕,这不是灵异事件,男子是一名独立纪录片导演,名叫秦伟,在太平间体验是他完成作品的一部分。

不过,拍摄这样一部小众题材的纪录片不是他心血来潮,而是因为他罹患肺癌晚期,时日不多,拍摄纪录片也是为了提前体验死后温度、流程与世界。

死亡来得比想象中还要快,才一个镜头,年轻帅气的秦伟就与之前体验的温度融为了一体。


转瞬即逝,原来是这么用的。

切切实实的将死亡“素描”,乍一看,《三悦找到了新工作》好像是鲁迅说的那种,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的悲剧,但故事从来都不会随着死亡戛然而止,学习告别才是主题。

秦伟是三悦第一个接手的“客户”,也是第一个教三悦接受“感觉活着还不错”的人。

为了平淡面对离开,秦伟做了更多准备,买一个50块钱的骨灰盒,选一个离二姐近一点的墓地(二姐小时候被父母遗弃,在认亲之后突发疾病死去),和大姐交代要照顾好父母。

甚至还为三悦准备了一份礼物——一只小狗,希望它能成为三悦活着的一点牵绊。


不止秦伟,剧中每一位出现在殡仪馆的往生者,似乎都带着关于死之态度、活之意义的思考。

“转瞬即逝”再次上演时,对象是帮三悦修手机的小哥。手机刚刚修好,小哥就倒在了冰凉的地上,被抬上了救护车,出现在了太平间里。快到观众还没来得及知道他的名字。


小哥的父母闻讯从乡下赶来,背了一大包刚刚收下来的棉花,执意要在小哥火化前做一床被子。

原来小哥很小就辍学进城打工了,为了补贴家里、为了供上学的妹妹,身在他乡吃过许多苦,挨过不少冻。一床新做的棉花被,是父母要弥补的遗憾,也是弥合在生死之间家庭的温暖。


当然,也有拿死亡,“大作文章”的。

一场医患纠纷案,死者的儿子揪着医生不放,认定父亲是因医生用药不当致死,还给法医送礼,干预尸检结果,欲趁机获得赔偿,全然忘了父亲“要感谢医生”的遗言。


医院想在小区附近设置临终关怀病房,遭到小区业主方健的强烈反对。后来方健坦诚,他已经得了绝症,不希望临终关怀的相关业务影响小区房价,毕竟,房子是他唯一能留给妻儿的东西了。


前4集,由个案勾勒出几组迥异家庭,《三悦有了新工作》没费太多力气,就让生死之间一点一滴真挚又迫切的情感倾泻而出,稍显龌龊的小心思无处遁形。所谓“见生死,见众生”,或在于此。

以死写生,透过殡仪馆看人生百态和生活不同滋味。三悦和她的同事们,也是检验普罗大众对死亡态度的“标尺”。看殡仪馆工作人员如何融入主流生活,亦是剧集想表现的一大主题与内容。

刚来工作的三悦不知道之后被问到从事什么工作时要如何表达,就打直球——实话实说,和妈妈在别人的婚礼上就因为这份新工作吵了起来,引得新郎十分不满,将坏情绪都发泄在她身上。


三悦的师姐周娅男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,每逢相亲都要模糊职业——只是一位普通的“化妆师”。


格格是殡仪馆告别仪式的主持人,除了本职工作,擅长弹钢琴的她还靠此在酒店兼职,不过酒店经理在得知她的本职工作后毫不犹豫地辞退了她。


源于许多人对殡仪馆“晦气”“丧气”的刻板印象,三悦和同事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“歧视”,好在有人能理解这个群体,殡仪馆门口面馆的老板文叔,给三悦们、刚刚经历离别之苦的人们支了个落脚的地方;宣传临终关怀病房的医生罗大淼完全理解为往生者服务的三悦,将她视为“摆渡人”。



说遗憾,《三悦有了新工作》在剧作上也稍有遗憾。比如部分情节说教感较强,观点靠大段大段的旁白交代;排播周期较长,一共13集,每周更新2集,要到10月末才能更新完毕。

就目前呈现的质量而言,《三悦有了新工作》可以继续观望,但之后能否更胜一筹还是未知数。诚如豆瓣网友所言,“借着遗体化妆师这种生死题材去做叛逆年轻人的成长、做家庭关系和解,简直就是水到渠成、轻而易举的事。也正因为如此,想要做得不尬煽情、不空说教很难,想要做得深刻引人反思有惊喜更难。”


推荐阅读

☞ 一年一度,撒欢儿大赛

☞ 国庆档终于不“安静”了

☞ 《她们的名字》编剧高小娴谈“她题材”创作


-END-

主编:依梧

作者:大路

编辑:周三

(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【版权声明】标注“原创”的文章系文娱头版独家稿件,文娱头版保留所有版权;未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,如需了解转载及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13521859160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